新华字典 > 字典资讯 > 从小小字典,解读中国文化

从小小字典,解读中国文化

2012-05-25 15:39:02

  今人经由几百年的试探改进,终于发明了更为完善、正确的汉字拼音法。
  今天的中国,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国的目标。可以说,没有《新华字典》的学生,其学习必定磕磕绊绊、事倍功半。恰是有了包括《新华字典》在内的一系列当代字词典,人们才可以非常利便地学习把握文字。但直音法和反切法都有难以弥补的缺陷,人们学习文字,依然不太利便。
  一直到东汉闻名语言文字学家许慎写出中国第一部字典《说文解字》,这种状况才得以改观。这种低效率的教育方式,也影响了知识的传播。后来固然有了帛,但也是极其昂贵的。
  要读出文字的读音,只能靠口口相传。古人用“学富五车”来形容一个人学识赅博,实在放在今天来看,当时五辆车子的“书”并不算多。
  当时人们学习文化不轻易的另一个原因,是缺乏有效的学习工具。从去年自治区政府拨款2000万购置字典免费提供应各地的孩子们来看,这本小字典,不仅事关教育,也事关民生。一个国家或地区,老庶民学习文化越便利,国民的素质就会越高,整体文化水平相应也会越高。而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,《新华字典》应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。要达成这个雄伟目标,我们不妨从诸多细微之处着手,而让每个中小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拥有一本《新华字典》,当是这个建设征程中不能疏漏的一环。如今的《新华字典》,查字不仅可以用部首法,还可以用拼音法。因为学习本钱如斯之高,所以一般庶民家庭读不起书,文化只垄断在少数人手中。许慎发明了用部首法来查字典,并采取了直音法和反切法来标注文字读音。东汉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,都没有成文、系统的字典可供查阅。
  文化的繁荣昌盛,离不开划时代的伟大人物和伟大思惟,更离不开布衣庶民把握知识的均匀水平。
  在古代的中国,人们学习文化的物质本钱很高。因为缺乏字典,人们在写作中也非常不利便,古代书籍通假字盛行,很大一部门原因也源于此。而有了这样丰沃的文化泥土,伟大文化和伟大思惟才能应时而生。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和纸张,人们只好用竹简来承载文字信息,今天一本薄薄的书,放在当时就可能是一房子的竹简。